图片
在中医外治法的宝库中,祛除瘢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。多年前,笔者曾有幸得同行密授一方,经多年临床验证,对各类瘢痕确有显著疗效。今不再私藏,公之于众,既为传承中医精粹,亦为彰显医者“精诚”之心。
该方组成如下:透骨草3克,伸筋草7.5克,茜草6克,木通7.5克,松节4.5克,紫草根7.5克,地榆6克,昆布6克,刘寄奴6克,配合香油半斤作为基质。从用药不难看出,其选药精准,配伍严谨,融活血化瘀、通络软坚之功于一体。
制备方法亦颇具讲究:先将香油浸泡群药两昼夜,使药性充分渗出,再以文火慢炸,至药材呈焦黄色为度。最后滤去药渣,所得药油即为外涂之用。此法既保留了香油润肤生肌的特性,又萃取了诸药的活血通络之效。
其主治范围包括各类外伤及手术后瘢痕,尤其对烫伤、烧伤后的增生性瘢痕效果显著。使用时只需将药油微温,直接涂抹于患处即可。方中透骨草、伸筋草、松节善走经络、透达筋骨;茜草、紫草根、地榆凉血活血、化瘀生新;木通利血脉、通窍络;昆布软坚散结;刘寄奴为伤科要药,善于破血消癥。诸药相合,共奏疏通经络、软化瘢痕之效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方最初被奉为“秘方”,授方者曾嘱咐不可外传。后在赵炳南先生的著作中发现类似记载,方知前人早已识得此方之妙。中医之传承,从来不是固守一隅、秘而不宣,而是在博采众长、融会贯通中不断发扬光大。正如古人所言,“医乃仁术,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”,真正的医道精神,在于以解除患者疾苦为念。
然而,必须郑重提醒:中医历来强调“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”。瘢痕虽为外症,其成因却有寒热虚实之别,体质有气血盛衰之异。此方虽好,仍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,根据个体情况辨证加减,判断是否适用。自行制药不仅存在制作工艺上的风险,更可能因药不对证而延误病情。
本文内容仅供中医学习交流,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,请勿自行盲目试药。
方中药味具体分析
透骨草
【性味】辛;性温
【归经】肺;肝经
【功能主治】祛风除湿;舒筋活血;散瘀消肿;解毒目痛。主风湿痹痛;筋骨挛缩;寒湿脚气;腰部扭伤;瘫痪;闭经;阴囊湿疹;疮疖肿毒
伸筋草
【性味】苦辛,温。
【归经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肝、脾、肾三经。"
【功能主治】祛风散寒,除湿消肿,舒筋活血。治风寒湿痹,关节酸痛,皮肤麻木,四肢软弱,水肿,跌打损伤。
茜草
【性味】苦,寒。
【归经】归肝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凉血活血,祛瘀,通经。用于吐血、衄血、崩漏下血、外伤出血、经闭瘀阻、关节痹痛、跌扑肿痛。凉血止血,活血祛瘀:本品止血而不留瘀,用于热证出血、经闭腹痛、跌打损伤。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。
木通
【性味】苦,凉。
【归经】入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泻火行水,通利血脉。治小便赤涩,淋浊,水肿,胸中烦热,喉痹咽痛,遍身拘痛,妇女经闭,乳汁不通。
松节
【性味】苦,温。
【归经】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肺二经。"
【功能主治】祛风、燥湿,舒筋,通络。治历节风痛,转筋挛急,脚气痿软,鹤膝风,跌损瘀血。
紫草
【性味】苦,寒。
【归经】入心包络、肝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凉血,活血,清热,解毒。治温热斑疹,湿热黄疸,紫癜,吐、衄、尿血,淋浊,热结便秘,烧伤,湿疹,丹毒,痈疡。
地榆
【性味】苦酸,寒。
【归经】入肝、大肠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凉血上血,清热解毒。治吐血,衄血,血痢,崩漏,肠风,痔漏,痈肿,湿疹,金疮,烧伤。
昆布
【性味】咸,寒。
【归经】归肝、胃、肾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软坚散结,消痰,利水。用于瘿瘤,瘰疬,睾丸肿痛,痰饮水肿。
刘寄奴
【性味】苦,温。
【归经】入心、脾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破血通经,敛疮消肿。治经闭症瘕,胸腹胀痛,产后血瘀,跌打损伤,金疮出血,痈毒焮肿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专业股票配资知识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