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深投资高管于周五表示,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正吸引创纪录规模的风险投资,但全球部分大型投资者警告,早期初创企业的估值已开始显现虚高迹象。
在新加坡举行的2025年米尔肯研究院亚洲峰会(MilkenInstituteAsiaSummit2025)的小组讨论中,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(GIC)集团首席投资官杨荣文(BryanYeo)表示:“早期风险投资领域正出现一定程度的炒作泡沫。”
他指出:“任何带有‘人工智能’标签的初创企业,无论营收规模多小,其估值都会被推高至营收的极高倍数。对部分企业而言,这种估值可能合理,但对另一些企业来说,或许并不合理。”
根据PitchBook的数据,2025年第一季度,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融资额达731亿美元,占全球风险投资总额的57.9%。这一激增态势的背后,一方面是OpenAI(非公开市场代码:OPAI.PVT)400亿美元融资等大额交易的推动,另一方面是投资者争相涌入人工智能领域、抢占风口。
PitchBook发现,大部分资金流向了成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——Anthropic(非公开市场代码:ANTH.PVT)与xAI(非公开市场代码:XAAI.PVT)在本季度均获得了数十亿美元融资——而其他一些知名度较低的新兴企业则举步维艰,尤其是那些不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。此外,公开上市与企业收购市场环境趋紧的“余波”,也导致部分风险投资者不愿对未经市场验证的企业下注。
杨荣文表示:“市场预期可能远超技术实际能实现的水平。当前我们正见证人工智能领域资本支出的大幅增长,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经济中可能存在的部分潜在疲软。”
另类资产管理公司TPG总裁托德・希西茨基(ToddSisitsky)则认为,“害怕错过机会”(FOMO)的心态对投资者而言十分危险,但他也补充称,对于人工智能行业是否已形成泡沫,市场观点仍存在分歧。
他提到,部分人工智能企业能在数月内实现1亿美元营收,而另一些早期初创企业的估值换算下来,每名员工对应的估值高达4亿至12亿美元。他表示,这样的估值水平“令人震惊”。
专业股票配资知识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